□點評:子強
  《新快報》載 為了緩解“中國式過馬路”帶來的安全隱患,珠江新城將新建5座人行天橋,招標公告顯示,總投資約6200萬元,建成後將實現“人車分流”,進一步保障行人過街安全。
  題外話:“中國式過馬路”是觀念和公共意識問題,不是缺少過街設施或其他。多建天橋,是向這種行為方式妥協,本質上其實是為了保證車速,對於改造“中國式過馬路”是無益的。當然,安全第一,在觀念難變的前提下,也只能這樣了。
  《信息時報》載 廣州旅游景點和繁華商業區的20個西關小屋加載了“喂奶”功能。在母乳愛公益項目一周年之際,這些“志願驛站”正式加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“母愛10平方”公益活動。
  題外話:“志願驛站”應亞運而生,輾轉幾年,定位一直不太理想,也未能充分發揮作用,其出身決定了不可能太商業化,而公益效應又頗難發揮,加載喂奶功能,其實也是理念多於實用,這些小屋可能還要繼續尷尬下去。
  《羊城晚報》載 作為全國首個公開公議費的地方,廣州的做法受到社會贊許。但在賬目中,一些區縣、部門一年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的會議費,有的甚至平均每天一會,一天要花費數十萬元,引發了不少爭議。
  題外話:公開值得嘉許,浪費觸目驚心,倘若不公開,公眾又如何知悉那些浪費?但若問責太深,其他地方恐怕又不敢公開了,叫人好生為難。只能說財政管理長期以來千瘡百孔,歷史舊賬實在是太多了。  (原標題:同城讀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77uuesb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